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887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8877

医疗耗材企业必看:如何让产品快速进入医保目录?

发布时间:2025-07-22


在医疗耗材行业,医保目录是产品进入临床的“入场券”,更是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黄金通道”。然而,随着国家医保支付改革深化、动态调整机制加速,如何让创新产品突破重围、快速进入医保目录,成为企业战略布局的核心命题。本文结合政策导向、行业实践与专家建议,为医疗耗材企业梳理一条可复制的医保准入“快车道”。

 

一、政策风向标:医保准入进入“价值评估时代”

2024年,国家医保局联合多部门发布《医用耗材医保准入管理建议书》,明确提出“以价值和创新为导向”的准入原则,标志着医保目录管理从“粗放式扩容”转向“精准化评估”。这一变革对企业提出三大核心要求:

 

创新价值可视化:产品需通过卫生技术评估(HTA),证明其在疗效、安全性、经济性上的优势。例如,某企业的人工心脏瓣膜因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术后并发症率降低30%,在专家评审中以“临床价值显著”优先纳入医保。

分类管理精准化:根据创新程度,耗材被分为“微创新/无创新”“改良型创新”“重大/显著创新”三类,分别适用常规路径、评审准入和谈判准入。某企业的智能可穿戴式血糖仪因属于“重大创新”,通过谈判准入缩短了审批周期。

支付标准科学化:引入卫生经济学模型,结合成本效果分析(CEA)确定支付标准。某高值耗材企业通过提供“五年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证明其产品较传统方案节省医保支出,最终获得溢价支付。

行动建议:企业需建立“政策研究-临床验证-经济评估”一体化团队,提前布局产品价值证据链,避免“重研发、轻论证”的短视行为。

 

二、准入路径拆解:四步打通“目录-临床”最后一公里

第一步:编码先行,筑牢数据基础

医保医用耗材编码(C码)是产品进入医保系统的“身份证”。企业需在国家医保局平台完成编码申请,确保产品信息与医保目录无缝对接。

 

关键动作:

提前准备产品注册证、技术说明书、临床评价报告等材料;

关注C码动态调整,避免因分类错误导致集采“落标”。例如,某企业因未及时更新C码,在省级集采中被归入错误分组,错失千万级市场。

第二步:临床证据链,构建准入“硬支撑”

医保部门对产品疗效、安全性的审查日益严格,企业需提供“三级证据体系”:

 

基础证据:注册临床试验数据、真实世界研究(RWE);

比较证据:与同类产品的疗效、成本对比分析;

长期证据:术后5年随访数据、患者生活质量报告。

案例:某国产骨科植入物企业通过联合三甲医院开展“万人级真实世界研究”,证明其产品术后感染率低于进口品牌,最终在医保谈判中以“性价比优势”替代部分进口产品。

 

第三步:区域试点+全国推广,打造“阶梯式”准入策略

医保目录修订存在“窗口期”,企业可优先在创新药械试点地区(如上海、海南博鳌)申请“附条件准入”,通过局部市场验证后向全国推广。

 

操作要点:

关注各省医保局“创新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与试点医院建立“科研-临床”合作,积累本土化证据。

第四步:动态维护,应对目录“优胜劣汰”

医保目录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企业需定期提交产品使用数据、成本监测报告,避免因“疗效不确切”“性价比低”被调出目录。

 

风险预警:某企业因未按时提交耗材使用量数据,被医保部门暂停支付,导致医院采购量骤降。

三、避坑指南:三大常见误区与破解之道

误区1:重研发、轻合规,导致“临门一脚”失败

 

风险点:未通过医保局“飞检”、存在串换编码、虚报价格等行为。

破解方案:建立内部合规审计体系,定期自查进销存数据与医保报销记录的一致性。

误区2:忽视临床需求,产品“叫好不叫座”

 

风险点:技术超前但临床应用场景有限,导致医保基金“不愿买单”。

破解方案:在研发阶段联合临床专家定义“未满足需求”,例如针对基层医院开发“操作简便、价格亲民”的耗材。

误区3:单打独斗,错失集采“抱团”机会

 

风险点:未参与省级/跨省联盟集采,导致产品被排除在公立医院采购目录外。

破解方案:加入行业联盟或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以量换价”争取集采中选。例如,某企业通过参与“京津冀耗材联盟集采”,产品覆盖率从12%提升至45%

四、未来趋势:医保准入与商业保险“双轮驱动”

随着基本医保目录覆盖范围趋稳,企业需提前布局商业健康险市场,通过“医保+商保”支付模式扩大产品可及性。

 

创新模式:

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耗材保险”,覆盖患者自费部分;

针对高端耗材推出“疗效保险”,承诺未达预期效果则退费。

案例:某企业的心脏支架产品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术后5年再狭窄免费更换”服务,既提升患者信任度,又通过商保分担医保支付压力。

 

结语:以价值为锚,穿越准入“迷雾”

医保准入已从“政策红利期”进入“价值竞争期”,企业唯有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数据证据为武器、以合规运营为底线,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正如某行业专家所言:“未来的医保目录,只属于那些真正解决临床痛点、创造医疗价值的产品。”

 

行动号召:立即组建跨部门医保准入专项组,制定3年准入路线图,让创新产品早日惠及患者,也为企业赢得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555.jpg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