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887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8877

鼻饲管堵塞、脱出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7-08


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而言,鼻饲管是维持生命营养的“生命线”——它绕过吞咽障碍,将流食或药物直接输送至胃部,为患者提供持续的营养支持。然而,这条“生命线”也暗藏风险:堵塞让营养中断,脱出则可能引发误吸甚至窒息。当意外发生时,家属和护理人员如何冷静应对?又该如何未雨绸缪,降低风险?本文结合临床案例与专家建议,为您梳理一套科学、实用的解决方案。

 

一、鼻饲管堵塞:营养中断的“隐形杀手”

▶ 堵塞的常见诱因

食物残渣堆积:未充分研磨的米糊、蔬菜泥,或含纤维的果汁(如橙汁)易黏附管壁;

药物未溶解:片剂、胶囊直接注入鼻饲管,未碾碎或用温水充分溶解;

管道扭曲:患者翻身、活动时牵拉导管,导致内腔折叠;

凝血块阻塞:长期留置导管可能损伤黏膜,形成血凝块。

案例警示:

65岁的张先生因脑卒中留置鼻饲管,家属为补充营养,将未过滤的骨头汤直接注入,导致导管完全堵塞。尝试用温水冲洗无果后,紧急送医通过导丝疏通,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患者因此中断营养支持24小时,体重下降1.5公斤。

 

▶ 堵塞的应急处理:分秒必争的“三步法”

第一步:停止灌注,检查残留

立即关闭鼻饲管末端开关,回抽胃液观察是否有阻力。若回抽顺畅,可能为暂时性黏附,可尝试轻柔旋转导管;若完全无法回抽,需立即疏通。

第二步:温水脉冲冲洗

20-30ml温水(38-40℃)连接注射器,采用“推--推”的脉冲式手法冲洗导管。禁忌暴力冲管,避免导管破裂或食物残渣被推入更深部位。

第三步:药物或酶制剂辅助

若温水无效,可尝试注入5%碳酸氢钠溶液(针对蛋白质堵塞)或胰酶溶液(针对脂肪堵塞),保留15-20分钟后再次冲洗。若仍无法疏通,需联系医护人员更换导管。

专家提醒:

“家庭护理中,切勿使用可乐、醋等民间偏方疏通导管。”某三甲医院消化科护士长指出,“酸性液体可能腐蚀导管材质,而碳酸饮料中的气体可能引发患者腹胀。”

 

二、鼻饲管脱出:误吸风险的“定时炸弹”

▶ 脱出的高危场景

固定不牢:胶布因出汗或摩擦脱落,导管随呼吸或体位移动逐渐外滑;

患者躁动:意识障碍或疼痛患者无意识拔管;

操作失误:翻身、拍背时未妥善固定导管,或喂食后未及时夹闭末端。

案例警示:

42岁的李女士因胃癌术后留置鼻饲管,夜间翻身时不慎将导管压在身下,次日晨护时发现导管已完全脱出。家属自行尝试重新插入,导致导管误入气管,引发剧烈咳嗽和血氧饱和度骤降,经紧急气管插管才脱离危险。

 

▶ 脱出的应急处理:安全第一的“黄金原则”

立即停止喂食,评估脱出长度

若导管完全脱出,切勿自行插入!非专业操作可能损伤气道或食管,引发感染或穿孔。

保持患者侧卧位,清理口腔分泌物

若患者有吞咽反射,协助其低头含胸,防止误吸;若意识不清,将头偏向一侧,用吸痰管清理口腔残留食物。

紧急联系医护人员

鼻饲管脱出后需重新置管,医护人员会通过X光或听诊确认导管位置,避免误入气管或肠道。

专家提醒:

“脱出后重新置管的时间窗很关键。”某重症医学科主任强调,“脱出超过4小时,胃黏膜可能因导管刺激发生水肿,增加置管难度和并发症风险。”

 

三、防患于未然:日常护理的“四大关键点”

1. 妥善固定,定期更换胶布

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导管:将胶布粘贴于鼻翼两侧,导管呈“U”形弯曲后固定于脸颊,避免直接压迫鼻黏膜。每3天更换胶布,出汗或污染时立即更换。

 

2. 喂食前后“冲管-夹闭”标准化

喂食前:用20ml温水冲洗导管,确认通畅后再注入食物;

喂食后:再次用温水冲洗导管,避免食物残留,最后夹闭导管末端。

3. 体位管理:床头抬高30°-45°

喂食时保持半卧位,利用重力减少反流风险;喂食后维持该体位30分钟,避免立即平卧或翻身。

 

4. 患者与家属的“双培训”

对患者:通过图片、视频或模型演示,帮助其理解鼻饲管的重要性,减少无意识拔管;

对家属:培训冲洗、固定等基础操作,并强调“任何异常立即联系医护人员”的原则。

结语: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守护”

鼻饲管的堵塞与脱出,考验的不仅是护理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通过科学预防、规范操作和及时应急处理,我们完全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让这条“生命线”更安全、更持久地发挥作用。

鼻饲管螺旋 C.jpg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