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作为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明确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这一有创性检查需要医患双方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并降低风险。以下从患者自我准备、医生操作准备两个维度,为您梳理骨髓穿刺前的核心注意事项。
一、患者需做的准备:身心调适与配合
心理建设
了解过程:通过医生讲解或科普资料,熟悉穿刺步骤(如局部麻醉、针感等),减少恐惧。
情绪疏导:家属陪伴或提前沟通,缓解紧张情绪,避免因焦虑导致晕针或应激反应。
饮食调整
清淡饮食:穿刺前1天及当天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如辣椒、油炸食物,防止胃肠道不适。
适量进食:穿刺当天早餐不宜过饱或空腹,避免低血糖或恶心感。
身体清洁
局部消毒:按医生要求清洁穿刺部位皮肤(如髂后上棘),减少感染风险。
避免破损:确保穿刺部位无皮肤破损或感染灶。
基础检查
凝血功能:若存在血友病、凝血障碍,需提前告知医生,评估穿刺风险。
常规检验: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综合评估身体状态。
穿着与作息
宽松衣物:选择易穿脱的宽松服装,便于暴露穿刺部位。
充分休息:术前避免熬夜,保证睡眠,降低术中晕针风险。
二、医生需做的准备:规范操作与风险预案
设备检查
无菌器械:确保穿刺包、手套、洞巾等物品灭菌合格,穿刺针无损坏。
麻醉药物:如使用利多卡因,需提前做皮试,避免过敏反应。
术前沟通
知情同意: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穿刺目的、风险(如局部出血、感染),签署同意书。
特殊人群:对孕妇、婴幼儿、体质虚弱者,需综合评估风险,必要时调整方案。
环境准备
无菌环境:在洁净的穿刺室进行操作,减少空气中微生物污染。
急救预案:备齐止血药物、急救设备,应对罕见并发症(如心脏骤停)。
操作细节
部位选择:优先选髂后上棘或胸骨柄,避开重要血管神经。
局部麻醉:缓慢注射麻醉药,减轻疼痛,观察患者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与老人:需家属全程陪同,操作轻柔,缩短穿刺时间。
凝血障碍者:术前输注凝血因子,穿刺后加压包扎,延长按压时间。
孕妇:非必要不穿刺,若必须操作,需避开胎儿辐射敏感期。
四、穿刺后的衔接准备
观察室准备:术后留观30分钟,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头晕、出血。
标本处理:确保骨髓液及时送检,避免细胞形态学改变。
总结
骨髓穿刺是精准诊断的重要一步,充分的术前准备可显著提升检查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需从身心状态、饮食作息多方面配合,医生则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细化操作流程。通过医患协作,将穿刺风险降至最低,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