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管作为临床常用的营养支持手段,为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了生命通道。然而,其使用过程需严格遵循规范,以避免并发症。本文结合最新指南与临床实践,系统梳理鼻饲管使用的核心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处理预案。
一、操作前准备:细节决定安全
患者评估
禁忌症筛查:严重食管静脉曲张、鼻腔畸形患者禁用。
心理安抚:向患者解释鼻饲管可“绕过口腔直接输送营养”,减轻其恐惧。
物品准备
导管选择:硅胶材质减少黏膜刺激,长度需匹配患者身高(鼻尖至剑突+5cm)。
润滑处理:前端10cm涂液状石蜡,降低摩擦风险。
体位调整
推荐体位:坐位或半卧位(床头抬高30°),防止误吸。
特殊情况:昏迷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后仰以利插管。
二、插管操作:规范降低风险
无菌原则
手卫生:操作前七步洗手法消毒,佩戴无菌手套。
鼻腔清洁:生理盐水棉球湿润鼻腔,清除分泌物。
插管技巧
标记刻度:鼻尖至耳垂+耳垂至剑突,精准定位插入深度(通常45-55cm)。
吞咽配合:清醒患者插管至咽喉部时,嘱其吞咽温水辅助送管。
昏迷患者:托起头部使下颌贴近胸骨,缓慢送管至预定刻度。
位置验证
金标准:注射器回抽见胃液,pH试纸检测(胃液pH≤2)。
辅助方法:注入10ml空气听诊气过水声,或胃镜直视确认。
三、鼻饲管理:细节守护生命通道
营养液配制
成分选择: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膳食纤维,温度38-40℃。
污染防控:现配现用,悬挂输注时间≤4小时。
输注参数
速度控制:初始速度20ml/h,逐步增至120ml/h。
量控制:每次200-300ml,间隔≥2小时。
管道维护
冲洗制度:每次输注前后脉冲式冲洗(20ml生理盐水)。
固定方法:高举平台法固定,3M胶布+弹性绷带双重固定。
四、并发症预防:警惕潜在风险
误吸防控
体位管理:输注时床头抬高30-45°,结束后保持半卧位30分钟。
监测手段:每4小时回抽胃液,若残留量>150ml暂停输注。
黏膜保护
鼻腔护理:每日2次生理盐水湿润鼻腔,预防溃疡。
胃管选择:螺旋型鼻饲管减少胃内盘曲,降低黏膜压迫。
感染预防
口腔清洁:氯己定漱口液每日4次,保持口腔pH中性。
定期更换:普通胃管每周更换,导丝胃管每月更换。
五、常见问题及处理预案
堵管处理
物理疏通:碳酸氢钠溶液脉冲冲洗,或导丝介入再通。
药物溶解:胰酶肠溶片溶解后注入,分解蛋白凝块。
意外拔管
固定改进:双高举平台法+面部透明敷贴。
应急处理:备紧急包(含备用胃管、胶布、润滑剂)。
腹泻处理
营养调整:改用无乳糖配方,添加益生菌制剂。
药物治疗:蒙脱石散3g鼻饲,每日3次。
误吸急救
立即措施:停止输注,患者右侧卧位,负压吸引口鼻分泌物。
后续处理:静脉注射抗生素,复查胸片排除吸入性肺炎。
六、拔管指征与护理
拔管时机:吞咽功能恢复,或经口进食量>50%需求。
操作规范:夹闭胃管24小时,确认无滞留后轻柔拔出。
黏膜保护:拔管前口服石蜡油10ml,减少摩擦损伤。
结语
鼻饲管是维系危重患者营养的生命线,其使用需融合精准操作与人文关怀。通过严格掌握适应症、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并发症监测,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每一次规范使用,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