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球囊子宫支架是妇产科常用的医疗装置,多用于产后出血、子宫手术(如剖宫产)后支撑宫腔,或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辅助治疗。当治疗目标达成或需更换设备时,需由专业医生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完成取出操作。以下是该过程的详细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与评估
病史复核与检查
医生需确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活动性阴道出血或感染迹象。
通过超声或妇科检查评估子宫位置、支架位置及宫腔情况。
患者沟通与心理安抚
向患者解释操作流程、可能的不适感(如轻微坠胀或牵拉感)及配合要点,缓解紧张情绪。
器械与药物准备
准备无菌手套、窥器、宫颈钳、球囊导管专用拆卸工具(如阀门钥匙)、生理盐水、消毒溶液及应急止血药物。
二、取出操作的核心步骤
体位与消毒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外阴及阴道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暴露宫颈与定位支架
置入阴道窥器,暴露宫颈,用棉签清理分泌物。
通过妇科检查或超声确认球囊位置及形状,避免盲目操作损伤宫颈或子宫内膜。
球囊放气与支架分离
找到球囊导管的阀门接口,使用专用工具缓慢释放球囊内液体或气体(通常为生理盐水)。
注意:需逐步放气,避免宫腔压力骤降引发出血。
轻柔牵拉取出支架
待球囊完全收缩后,沿子宫屈度方向缓慢牵拉导管,动作需轻柔以避免摩擦宫颈或子宫下段。
若遇阻力,需暂停操作,重新评估是否存在粘连或支架嵌顿,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调整角度。
宫腔检查与止血
取出后立即用宫颈钳或纱条探查宫腔,确认无残留组织或活动性出血。
如有渗血,可局部压迫或注射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
三、术后观察与护理
短期监测
患者需静卧30分钟,观察阴道出血、腹痛及生命体征。
少量血性分泌物(持续1-2天)属正常,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及时处理。
预防感染
酌情口服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2周内避免性生活及盆浴。
随访计划
根据原发病(如宫腔粘连)制定复查计划,可能需再次宫腔镜评估子宫内膜恢复情况。
四、特殊情况处理
支架嵌顿:若球囊与宫腔壁粘连,可尝试注入少量液体扩张球囊后再取出,或联合宫腔镜操作。
感染风险:若患者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需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并调整抗生素方案。
宫颈狭窄:必要时在麻醉下扩张宫颈,避免强行牵拉造成撕裂伤。
五、患者注意事项
取出前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肠道通畅(防止操作中腹压升高)。
术后避免提重物、久站,以防盆腔充血。
如计划妊娠,需咨询医生评估子宫内膜修复情况。
总结:取出一次性球囊子宫支架是一个精细且需严格无菌操作的过程,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步骤。患者无需过度担忧,但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确保安全恢复。如有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