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作为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是通过鼻腔将导管插入胃内,从管内输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病人营养治疗的方法。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来说,鼻饲管无疑是他们的生命线。然而,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鼻饲,却是许多患者和家属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
一、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患者的鼻腔通畅,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或使用鼻通剂。接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和病情,选择长度和直径都适合的导管。同时,操作者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二、鼻饲过程
固定胃管:在插管前,要测量并标记胃管的长度,确保胃管留置在适当的深度。插管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患者的鼻翼或脸颊,防止其滑动或拔出。
检查胃内残留:在每次鼻饲前,要检查胃管的刻度是否与记录的一致,并用针筒连接胃管抽吸,确认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超过100ml,应适当延长喂食时间,避免食物反流。
食物选择与温度控制:鼻饲的食物应以流质为主,可以是各种食品用榨汁机榨成的糊浆,或者选择肠内营养品。食物的温度应控制在38-40℃,可以用前臂内侧试温,确保不烫。
注入食物:用注射器将食物慢慢推入胃管,每次可以推5ml,停一两分钟再推。整个喂食过程应持续15-20分钟,避免速度过快导致腹泻。
冲洗胃管:鼻饲完毕后,要用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确保胃管内无残留食物,防止堵塞。
三、注意事项
体位调整:鼻饲前,应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度,呈半卧位,有助于食物顺利进入胃内,减少呛咳和反流的风险。
观察反应:在鼻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红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鼻饲,并及时就医。
定期更换胃管:长期留置胃管的患者,应定期更换胃管,普通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管每月更换一次。同时,要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润和清洁。
预防并发症:鼻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鼻黏膜损伤、食管黏膜损伤等。为预防这些并发症,应选用质地柔软的胃管,插管时动作要轻稳快捷,并按时更换胃管。
四、温馨提醒
鼻饲虽然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但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来确保其安全有效。在鼻饲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意食物的温度和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鼻饲生活。
总之,安全有效地进行鼻饲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促进他们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