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丛刺激器,又称神经刺激仪或外周神经刺激器(PNS),是现代医疗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由电刺激器、刺激针(阻滞针)、刺激套管、导管、导引器、遥控器等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外周神经阻滞(PNB)定位,从而实现麻醉和术后镇痛。本文将详细解析神经丛刺激器(针)的工作原理、适应症、临床操作及其优势。
工作原理
神经丛刺激器的核心在于其刺激针,这是一种带有电极的细针,能够在插入人体后,通过释放微弱但特定强度和频率的电流来刺激特定的神经丛。当针尖接触到目标神经丛时,释放的电流会调节神经的兴奋性,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甚至可能促使身体释放内啡肽等自然镇痛物质,从而缓解疼痛。
适应症
神经丛刺激器广泛应用于多种医疗场景。首先,它可用于外周神经阻滞,包括颈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等,这些技术根据外科手术要求,采用不同的路径,达到良好的阻滞效果。其次,它适用于连续神经阻滞,满足长时间手术的麻醉需求。此外,神经丛刺激器还用于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及其他镇痛药物的应用,提高患者恢复质量。
临床操作
在使用神经丛刺激器时,医生首先会进行监测,如血压、心电图、氧饱和度等,并建立静脉通路。然后,将神经刺激器的正极与病人相接,负极连接于阻滞针的导线上。设定初始电流和频率,当阈电流刺激导致所支配的肌肉群发生有节律的颤搐时,说明针尖已经接近神经,定位完成。随后,预注局麻药,增大电流肌肉无颤搐,表明局麻药已在神经周围浸润,随后继续推入局麻药。
优势
神经丛刺激器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其神经定位更加精确,减少了神经损伤的风险。其次,它减少了穿刺次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此外,神经丛刺激器拓展了PNB的应用范围,如可开展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等,使神经阻滞麻醉进一步扩展以及提高成功率和术后镇痛效果。对于初学者,也能获得可靠的麻醉效果。在镇静或基础麻醉状态下同样可以实施有效的神经阻滞,特别适用于小儿以及不能进行良好合作的病人。
神经丛刺激器以其精准定位、电刺激技术的完美结合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在疼痛管理和麻醉领域,神经丛刺激器正逐渐改变着临床医疗的实践方式,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神经丛刺激器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