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676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6767

一次性胸穿包的使用步骤与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5-08-18

一次性胸穿包是胸腔穿刺术中的核心工具,其标准化操作流程与风险防控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与诊疗效果。本文将从操作步骤、并发症预防、特殊人群管理三个维度,结合临床实践规范与最新研究进展,系统阐述胸穿包的使用要点。

一次性胸穿包1.jpg

一、操作步骤:标准化流程与关键细节

1. 术前准备:风险评估与器械核查

患者评估:详细询问病史,重点筛查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及药物过敏史。通过胸部X线、超声或CT明确积液位置、深度及包裹性特征,避免盲目穿刺。

器械准备:检查胸穿包灭菌标识、有效期及完整性,确认包含16G/18G穿刺针、50ml注射器、无菌洞巾、纱布、利多卡因等必需物品。超声引导设备需提前调试至适宜频率(通常3.5-5MHz)。

体位选择:患者取坐位,双臂前伸搭于椅背,头伏于前臂;或侧卧位,患侧上臂抬高至头部,充分暴露肋间隙。重症患者可取斜坡卧位,病侧手臂上举枕于头下。

2. 定位与消毒:精准定位与无菌屏障

穿刺点定位:

常规部位:肩胛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

特殊情况:包裹性积液需超声实时引导,标记穿刺点时避开血管、神经及肺组织。

消毒铺巾:以穿刺点为中心,碘伏消毒直径≥15cm区域,铺无菌洞巾时确保洞口完全覆盖穿刺点,避免污染。

3. 麻醉与穿刺:分层麻醉与缓慢进针

局部麻醉: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胸膜逐层浸润麻醉,形成皮丘后垂直进针,回抽无血后注射,总量不超过5ml。

穿刺操作:

进针角度: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避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

突破感判断:当针尖突破胸膜时,可感知阻力突然消失,连接注射器后可见积液流出。

超声引导:实时观察针尖位置,调整进针深度与角度,确保安全进入胸腔。

4. 抽液与处理:控制速度与标本留取

抽液原则:首次抽液量≤600ml,后续每次≤1000ml,速度宜慢(约100ml/min),避免纵隔摆动或复张性肺水肿。

标本留取:诊断性穿刺需分别留取常规、生化、细胞学及病原学标本,治疗性穿刺则直接连接引流袋持续引流。

拔针包扎:抽液结束后迅速拔针,局部压迫5分钟,覆盖无菌纱布并固定,避免移位或污染。

二、注意事项:风险防控与并发症管理

1. 术中监测与应急处理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面色,若出现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胸膜反应,立即停止操作,平卧并吸氧,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

气胸预防:穿刺过程中避免患者咳嗽或深呼吸,若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需紧急行胸部X线检查,确诊气胸后行胸腔闭式引流。

2. 术后护理与随访

体位与活动:术后静卧2小时,避免剧烈咳嗽或提重物,防止穿刺点出血或气胸复发。

伤口观察:每日换药1次,检查有无渗液、红肿或感染迹象,若发现脓性分泌物需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复查安排:治疗性穿刺后48小时复查胸部X线,评估积液吸收情况及肺复张程度。

3. 特殊人群管理

儿童患者:根据年龄选择4-6mm穿刺针,抽液量按体重计算(≤1ml/kg),操作时需家长协助固定体位。

老年患者:合并冠心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抽液速度需更慢(≤50ml/min),并备好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沙丁胺醇)。

凝血障碍患者:术前需纠正INR至<1.5,血小板计数>50×10⁹/L,穿刺后延长压迫时间至10分钟。

三、并发症处理:早期识别与规范干预

1. 常见并发症及表现

胸膜反应:发生率约1%-5%,表现为头晕、冷汗、脉搏细弱,多因迷走神经反射所致。

气胸:发生率约3%-20%,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

出血:少量出血可自行停止,大量出血(>200ml/24h)需输血或手术止血。

2. 处理原则

胸膜反应:立即停止操作,平卧并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气胸:若肺压缩<30%且无症状,可观察;若>30%或呼吸困难,需行胸腔闭式引流。

出血:局部压迫止血,若效果不佳,可胸腔内注入凝血酶或纤维蛋白原。

结语

一次性胸穿包的规范使用是胸腔穿刺术成功的关键。临床医生需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强化风险评估与并发症管理,同时结合超声引导等新技术提高操作精准度。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监测及术后细致护理,可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提升诊疗效果。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