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676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6767

三腔双囊胃管护理规范:精细化操作与并发症防控全流程

发布时间:2025-08-16

三腔双囊胃管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核心急救器械,其通过胃气囊与食管气囊的双重压迫实现精准止血,同时具备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多功能。然而,该器械操作复杂、并发症风险高,需通过系统化护理流程保障患者安全。本文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研究,制定涵盖操作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监测及并发症处理的标准化护理规范。

三腔双囊胃管.jpg

一、操作前准备:风险评估与器械核查

患者评估

禁忌症筛查:排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鼻腔畸形、食管狭窄患者,评估凝血功能及近期用药史(如抗凝药需提前停用)。

心理干预:采用“解释-示范-鼓励”三步法缓解焦虑,重点说明插管必要性及气囊放气周期,减少非计划性拔管风险。

器械准备

三腔双囊胃管结构验证:确认胃气囊(容积200-300ml)、食管气囊(容积100-150ml)及三腔管(吸引腔、充气腔、营养腔)完整性,采用“注水法”检测气囊密封性。

辅助物品清单:配备50ml注射器、血管钳、0.5kg牵引沙袋、液体石蜡、pH试纸、负压吸引装置,并预调气囊压力计至标准范围(胃囊50-60mmHg,食管囊30-40mmHg)。

二、插管操作:标准化流程与风险防控

体位与润滑

患者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颈部伸展以减少食管弯曲。

胃管前端20cm涂抹液体石蜡,重点润滑鼻咽部及气囊表面,降低黏膜损伤风险。

插管深度控制

经鼻腔插入至咽喉部(约15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推进至胃内(总长度55-65cm)。

深度验证:回抽胃液(pH<3)或注入空气听诊气过水声确认位置,避免误入气管或食管。

气囊充气与牵引固定

胃气囊优先充气:注入200ml空气,维持压力50-60mmHg,向外牵拉至轻度弹性阻力感,用胶布固定于鼻部。

食管气囊二次充气:若仍有出血,注入100-150ml空气,压力维持30-40mmHg,连接0.5kg沙袋牵引,牵引绳与床面呈45°角。

三、术后监测:动态评估与压力管理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心电监护,重点关注心率、血压波动(出血时心率>100次/分、收缩压<90mmHg提示休克风险)。

每15分钟记录一次出血量,通过胃管回抽液颜色判断(鲜红色提示活动性出血,咖啡色提示出血减缓)。

气囊压力调控

定时检查:每4小时用压力计检测气囊压力,胃囊压力下降>10%需补充注气。

周期性放气:每12小时放松食管气囊30分钟,放气前口服液体石蜡15-20ml,防止黏膜粘连;放气后观察5分钟,若无出血再重新充气。

管道维护

负压吸引管理:保持吸引腔持续负压(-8至-12kPa),每2小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防止血凝块堵塞。

营养支持路径:通过营养腔注入肠内营养液,采用“低速-递增”原则(初始20ml/h,逐步增至100ml/h),避免反流误吸。

四、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黏膜损伤防控

鼻腔护理:每日2次滴入液体石蜡,观察有无出血或溃疡。

食管保护:放气期间嘱患者吞咽少量温水,减少气囊与黏膜摩擦。

吸入性肺炎预防

床头抬高30°,每2小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口腔护理每日3次,采用氯己定溶液擦拭,减少细菌定植。

气囊破裂应急处理

备用管路床旁待命,发现气囊漏气立即更换。

若气囊卡顿于食管,禁用暴力拔管,需在胃镜引导下取出。

五、拔管指征与后续管理

拔管时机

出血停止24小时以上,且胃镜复查确认无活动性出血。

拔管前逐步减压:先抽尽食管气囊气体,再抽胃气囊,最后口服液体石蜡30ml润滑管道。

拔管后观察

监测24小时生命体征及排便情况,警惕迟发性出血。

饮食过渡:从清流质(米汤)→半流质(粥)→软食,避免粗糙食物划伤食管。

六、护理记录与交接班

关键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气囊压力、出血量、吸引液性质、营养液输注量及患者反应。

采用“SBAR”模式交接班(现状-背景-评估-建议),确保信息连续性。

质量控制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5%,非计划性拔管率<2%,患者满意度≥90%。

结语

三腔双囊胃管的护理需融合技术精准性与人文关怀,通过标准化流程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护士应持续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最新压力管理指南及并发症处理方案,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