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官网!

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188-5252-8877

产品中心

PRODUCT

全国服务热线

188-5252-8877

鼻饲管置管操作是为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25-08-14

鼻饲管置管操作是为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的关键技术,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和操作规范,以降低感染、误吸等并发症风险。以下是详细的操作要点及步骤说明:

鼻饲管(直形)2.jpg

一、无菌原则的核心要求

操作环境准备

选择清洁、安静、光线充足的独立空间,避免人员走动带来的气流污染。

操作前30分钟停止打扫,减少尘埃飞扬,必要时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注意避开患者)。

物品无菌处理

鼻饲管:必须为一次性使用,包装完整且在有效期内。打开包装后避免触碰管身前端(插入部分)。

辅助工具:注射器、镊子、纱布等需经高压蒸汽灭菌或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

润滑剂:选择无菌石蜡油或水溶性润滑剂,避免使用普通润滑油(可能含细菌)。

操作人员防护

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必要时加戴护目镜(防止患者分泌物喷溅)。

操作中手套破损需立即更换,避免直接接触鼻饲管插入端。

患者皮肤消毒

用无菌棉签蘸取2%碘伏或75%酒精,以鼻孔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鼻腔周围皮肤(直径≥5cm),待干后操作。

二、操作规范的关键步骤

1. 患者评估与体位

适应症确认:

吞咽困难(如脑卒中、颅脑外伤)、意识障碍、口腔或食管术后、恶性肿瘤晚期营养不良等。

排除禁忌症:食管梗阻、严重鼻咽部畸形、凝血功能障碍(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活动期。

体位选择:

清醒患者: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减少误吸风险。

昏迷患者:去枕平卧,头后仰,下颌贴近胸骨柄,增加吞咽反射。

2. 测量与标记置管深度

成人标准:

从鼻尖经耳垂至剑突的距离(约45-55cm),或前额发际至剑突的长度。

标记方法:用记号笔在鼻饲管外露端标注深度(如“45cm”),便于后续观察是否移位。

儿童调整:

鼻尖至耳垂+耳垂至剑突的距离(约14-18cm),具体需根据年龄调整。

3. 润滑与插入鼻饲管

润滑处理:

用无菌石蜡油或水溶性润滑剂涂抹鼻饲管前端10-15cm,避免过度润滑导致管身湿滑难以握持。

插入技巧:

选择通畅侧鼻腔(通常为右侧),用无菌纱布清洁鼻孔。

沿鼻腔壁缓慢插入,至咽喉部(约14-16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昏迷患者托下颌诱导吞咽)。

阻力处理:若遇阻力,稍退管并旋转15°-30°,避免强行插入损伤黏膜。

4. 验证鼻饲管位置(核心步骤)

回抽胃液法:

用无菌注射器连接鼻饲管外端,轻柔回抽,若抽出淡黄色或无色液体(pH<5.5),提示在胃内。

注意:若回抽液为气体或咖啡色液体(可能误入气管或胃出血),需立即拔管重新插入。

听气过水声法:

将听诊器置于胃部,快速注入20ml空气,若闻及气过水声,提示管端位于胃内。

X线确认(金标准):

对意识障碍、胃排空延迟或怀疑移位的患者,建议行床边X线检查,明确管端位置(理想位置为胃体部或幽门后)。

三、操作后处理与固定

管道冲洗

用20-50ml无菌温水冲洗鼻饲管,避免营养液残留堵塞。

首次输注营养液前,先注入少量温水(5-10ml)测试管道通畅性。

固定鼻饲管

方法:用3M透明敷贴或无菌胶布将鼻饲管固定于鼻翼及脸颊,外露端用别针固定于衣领或床单。

标签标注:在鼻饲管外露端贴标签,注明置管日期、深度及更换时间(长期置管者每4-6周更换一次)。

患者舒适度调整

观察有无鼻咽部不适、恶心或呕吐,必要时调整鼻饲管位置或涂抹金霉素软膏保护黏膜。

长期置管者,定期评估鼻腔黏膜情况,避免压迫性溃疡。

四、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误吸

预防:输注前确认鼻饲管位置,输注时保持床头抬高30°-45°,输注后维持半卧位1小时。

处理:若发生误吸,立即停止输注,吸净口腔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腹泻

预防:控制营养液温度(37-40℃)及输注速度(从20ml/h开始,逐步增加)。

处理:暂停输注,给予蒙脱石散止泻,并调整营养液配方。

鼻咽部黏膜损伤

预防:定期更换鼻饲管位置(如左右鼻腔交替使用),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受压部位。

处理:局部涂抹红霉素软膏,若出血可用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

五、特殊情况操作要点

食管狭窄患者

选择更细的鼻饲管(如10-12Fr),或使用导丝辅助置管(需医生指导)。

插入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狭窄段黏膜。

颅底骨折患者

禁止经鼻腔置管(可能损伤脑脊液鼻漏),需改经口腔置管或行胃造瘘术。

儿童患者

根据年龄选择合适型号鼻饲管,插入深度需精确测量。

操作时需两名医护人员配合,一人固定患儿头部,另一人置管。

六、总结

鼻饲管置管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环境、物品、人员、皮肤消毒)和操作规范(体位、深度测量、位置验证、固定),同时注重并发症预防与患者舒适度管理。对复杂病例(如食管狭窄、颅底骨折)或操作困难者,建议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操作或采用超声/内镜引导置管,以确保安全有效。


X江苏省华星医疗器械实业有限公司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huaxingplh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