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包是专为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手术设计的医疗器械套装,用于建立中心静脉通路,支持快速输液、中心静脉压监测、血液透析等临床操作。其核心组件及功能如下:
一、核心组件与材质
中心静脉导管
材质:医用聚氨酯(PU),表面光滑,可减少血管内壁损伤,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设计:
多腔结构:分为单腔、双腔、三腔、四腔,满足不同治疗需求(如单腔用于输液,多腔可同时输液、采血、监测压力)。
X光显影:导管尖端含显影标记,便于术中定位。
刻度标尺:外壁印有深度刻度,辅助精准置管。
留置时间:最长不超过30天(依据2025年临床指南)。
穿刺针
材质:不锈钢(如0Cr18Ni11Ti),锋利耐用,用于经皮穿刺静脉。
类型:根据穿刺部位(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选择不同规格。
导丝
材质:304不锈钢,带助推器,用于引导导管进入血管并调整位置。
功能:提供支撑力,确保导管顺利通过狭窄血管段。
扩张器
材质:高密度聚乙烯(HDPE),用于扩张穿刺点,便于导管置入。
设计:渐细锥形结构,减少组织损伤。
注射器与针头
注射器:聚丙烯(PP)制成,用于抽吸血液、注射药物或肝素盐水。
注射针头:不锈钢材质,用于连接导管与注射器,或采血操作。
辅助工具
肝素帽:封闭导管端口,防止血液回流和感染。
移动限流夹:调节导管内液体流速。
T型连接头:用于多腔导管的分支连接。
手术器械包布、铺巾、刀片、无纺布片、消毒刷:维持手术区域无菌环境。
二、可选配件(根据临床需求添加)
医用橡胶手套:防止医护人员交叉感染。
镊子、纱布、洞巾、中单:辅助清洁和固定。
手术贴膜:保护穿刺点周围皮肤。
碘伏棉球:术前皮肤消毒。
非吸收性外科缝线(带针):用于固定导管于皮肤。
胶带、弯盘:辅助操作和废物收集。
三、临床应用场景
快速输液
适用于休克、严重脱水等需大量补液的患者,导管直接进入大静脉(如上腔静脉),避免外周静脉给药引起的刺激和并发症。
中心静脉压监测
通过导管连接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右心房或上、下腔静脉压力,评估血容量和心功能。
血液透析
为长期透析患者提供稳定血管通路,减少反复穿刺痛苦。
长期静脉治疗
化疗、营养支持等需反复静脉给药的患者,导管可留置数周至数月。
血样采集
减少传统静脉穿刺次数,降低患者痛苦。
四、使用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使用前检查环氧乙烷灭菌标识及包装完整性,禁止重复使用。
导管维护:定期更换肝素帽、冲洗导管,防止堵塞和感染。
并发症监测: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液,患者有无发热、寒战等感染征象。
废弃处置: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处理用过的导管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