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医疗中,三腔双囊胃管是一种用于特定病情治疗的重要医疗器械,尤其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紧急情况下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其使用过程复杂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了解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何时需要紧急咨询医生至关重要。
一、三腔双囊胃管使用注意事项
(一)严格适应证把握
三腔双囊胃管并非适用于所有胃部疾病患者,它主要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时止血。在决定使用前,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排除其他出血原因,如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若错误使用,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二)置管操作规范
置管前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置管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取得患者的配合。检查三腔双囊胃管是否完好无损,各腔道是否通畅,气囊是否漏气。
置管过程:选择合适的置管途径,一般为经鼻或经口。操作时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食管和胃黏膜。当胃管插入一定深度后,通过回抽胃液等方式确认胃管位置正确。
气囊充气:先向胃气囊充气约150 - 200ml,然后将胃管向外牵拉,使胃气囊压迫胃底静脉曲张部位。接着向食管气囊充气约100 - 150ml,压迫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充气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充气并处理。
(三)固定与观察
妥善固定:使用胶布将胃管固定在患者的鼻部或面部,防止胃管滑脱。同时,要注意固定方式不应过紧,以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血液循环。
密切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胃管内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以及气囊是否移位或破裂。
(四)定时放气
为防止气囊压迫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应每隔12 - 24小时放气一次,每次放气时间为15 - 30分钟。放气时要缓慢抽出气囊内的气体,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
(四)口腔护理
由于三腔双囊胃管长期留置在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导致口腔感染。因此,要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冲洗,每天2 - 3次。
二、紧急情况需紧急咨询医生
(一)呼吸困难加重
在三腔双囊胃管使用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的情况,可能是食管气囊或胃气囊充气过多、位置不当,压迫了气管或支气管所致。此时应立即停止充气,将气囊内的气体适当放出,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若呼吸困难仍未缓解,应紧急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胃管位置或拔除胃管。
(二)胸痛剧烈
胸痛剧烈可能是气囊压迫食管或胃壁过紧,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引起的。应立即检查气囊的充气量和位置,适当放出气体,减轻压迫。若胸痛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咨询医生,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三)频繁呕吐
频繁呕吐可能是由于胃管刺激咽喉部或胃部,导致胃部痉挛引起的。也可能是气囊压迫胃部,影响胃的正常排空功能。应调整胃管的位置,减少对胃部的刺激。若呕吐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水电解质平衡,应及时咨询医生,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四)引流物异常
如果胃管内引流物持续为鲜红色血液,且量较多,说明出血未停止,应立即咨询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气囊压力或采取其他止血措施。若引流物出现咖啡色或黑色,提示可能有胃黏膜损伤或出血加重,也需要及时咨询医生。
(五)患者意识改变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意识改变的情况,可能是出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其他严重并发症引起的。应立即停止操作,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紧急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三腔双囊胃管的使用需要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当出现上述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了解这些注意事项和紧急情况,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