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双囊胃管,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治疗中。其操作步骤涉及多个环节,每一步都需仔细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三腔双囊胃管操作的具体步骤:
一、术前准备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符合三腔双囊胃管使用的适应症,并排除禁忌症。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获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物品准备:准备所需物品,包括三腔双囊管、50ml注射器、止血钳、治疗盘、无菌纱布、液体石蜡、0.5kg重沙袋(或盐水瓶)、血压表、绷带、宽胶布等。
患者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稍微垫高,便于操作。同时,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选择通气较好的一侧进行插管。
手部清洁:操作前确保手部清洁,佩戴好口罩和帽子,防止交叉感染。
二、检查与标识
检查三腔双囊管:撕开包装,取出三腔双囊管,充气检查气囊的通畅性和漏气情况。确保气囊无松脱、漏气,充气后膨胀均匀。
标识管腔:在三腔双囊管的管壁上找到并标记45cm、60cm、65cm三处的刻度。这有助于后续确定管体的插入深度。
三、润滑与插入
润滑管腔:用液体石蜡涂抹三腔双囊管的前端及气囊表面,以润滑管腔,减少插管时的阻力。
插入管体:从选定的鼻孔缓慢插入三腔双囊管,同时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以协助插入。当管插入至咽部时,嘱患者继续吞咽,使三腔管顺利送入至预定深度(一般为60~65cm)。
四、确定位置与充气
确定位置:通过回抽胃液、向胃管内注入空气并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或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观察有无气泡逸出等方法,确认管端已进入胃内。
注入空气:先向胃气囊注入空气约150~300ml(囊内压维持在50mmHg左右),使胃气囊充气。然后用止血钳夹住此管腔,防止漏气。随后将三腔管向外牵拉,当有中等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部。
五、固定与牵引
固定三腔双囊管:用宽胶布或绷带将三腔双囊管固定于患者鼻孔处,防止移位或脱出。同时,用0.5kg重沙袋通过滑车持续牵引三腔管,以达到充分压迫的目的。
标记压迫时间:记录开始压迫的时间,以便后续观察和护理。
六、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鼻腔及口腔分泌物等情况。定期抽吸胃内容物,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检查气囊压力:每隔一段时间(如2~4小时)检查气囊内压力一次,如压力不足应及时注气增压。同时,定期放气(如每8~12小时放气一次),每次放气15~30分钟,以防食管和胃黏膜受压过久而发生糜烂、坏死。
七、拔管操作
拔管准备:在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取下牵引沙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继续留置于胃内观察24小时,如未再出血,可进行拔管操作。
拔管步骤:嘱病人口服液体石蜡15~20ml,然后抽尽双囊气体,缓缓将三腔双囊管拔出。拔管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八、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定期更换三腔双囊管,一般每24~48小时更换一次。
胃气囊压迫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食管气囊压迫持续时间以8~12小时为妥。
通过以上步骤的规范操作,可以确保三腔双囊胃管的有效使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