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腔双囊胃管,通常称为三腔二囊管,是一种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下是对三腔双囊胃管的详细解析:
一、结构与组成
三腔二囊管由三个腔道和两个囊袋组成:
三个腔道:
充气囊道:用于充气囊袋,以压迫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达到止血的目的。
吸引囊道:用于吸引胃内容物,减少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胃腔道:可以进行胃液的引流和胃内给药。
两个囊袋:
食管囊:位于食管内,充气后可以压迫食管静脉,减少出血。
胃囊:位于胃内,充气后可以压迫胃底静脉,进一步减少出血。
二、作用原理
三腔二囊管通过压迫胃底和食管静脉,有效降低胃底或食管下段黏膜溃烂、坏死的发生概率,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它特别适用于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破裂性出血。
三、操作流程
检查三腔二囊管是否完整无破损,体外测定胃囊与食管囊在充气状态下是否良好不漏气。
进行局部润滑之后,从病人的鼻腔逐渐插入到胃腔内,将胃囊充开。
胃囊充起来后可以轻压,给三腔二囊管的鼻腔侧施以一定的压力,使胃囊紧贴胃底,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如果单打胃囊止血效果较差,可以同时充开食管囊,以便更好地压迫血管止血。
四、护理注意事项
囊腔压力:要保证三腔二囊管的囊压力在合理范围,不能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容易发生破裂,太低无法起到压迫效果。
固定位置:有效固定在出血的部位,因此需要用重物牵引,如500g的重物,维持在胃底位置,起到压迫效果。
避免压迫:通常需24小时要放开一次,避免压迫局部黏膜,导致黏膜坏死。此时需口服石蜡油使管壁润滑,避免因放气导致黏膜出血。
是否通畅:经常检查三腔是否通畅,是否能够起到引流效果。
五、并发症与预防
三腔二囊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鼻出血、食管黏膜损伤、食管穿孔等。为预防这些并发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插管后病人要仰卧,牵引间歇期时头要偏向一侧,有利于咽部的分泌物吐出来,必要时需要使用吸引器吸出。
定时放气,避免气囊压迫过久引起黏膜糜烂。食管气囊压迫持续时间以8~12小时为妥,然后放气15~30分钟。胃气囊压迫时间可持续24小时,24小时后必须减压15~30分钟。
拔管前需喝石蜡油,防止胃黏膜与气囊黏连,且拔管之前需将气囊气体抽尽,缓慢拔出。
六、总结
三腔双囊胃管(三腔二囊管)是一种有效的止血装置,特别适用于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的破裂性出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护理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